部分酱油厂用回收头发做酱油,含有致癌物质
上次说到我们吃的醋有问题了。这里再发一些文章,酱油居然也有问题。
【视频】用头发造酱油
部分酱油厂秘方曝光:回收头发做酱油(图)
2010年12月17日 17:10 半岛网-城市信报
在城阳经营调味品的郭先生12月11日爆料称,调料品市场有些乱,高端市场被几个大品牌占据,其余的加工厂都在争夺低端市场,一些小的加工厂为了降低成本,用了不正当的方式,他甚至听手下一名曾在外地酱油厂干活的工人说,在工厂里发现用头发来加工酱油的。同时,莱西一个工厂的工人爆料称,酱油需要发酵而成,但有些小工厂竟然不通过发酵,买来一些所谓的“秘方”,往里兑水兑盐,再加上头发提炼出来的氨基酸,就能生产出来酱油,某地有一个村专门收集头发,就是为了加工酱油。
有人用头发做酱油
“头发加工酱油,这种说法我以前听说过。头发和动物毛发可以提炼出动物性蛋白液,也叫液态氨基酸钛淡,用这种物质可以做酱油。以前很多小地方都用这个加工酱油,成本比发酵出来要低很多。”爆料市民郭先生说
“以前我在河北一家酱油厂干过活,是一家小酱油厂,生产酱油不经过发酵,而是用酱色兑水加盐加氨基酸,甚至脏水也往里面倒。老板拿回来的氨基酸也是最便宜的动物氨基酸,里面甚至还有没完全过滤掉的头发。”爆料工人林先生说,“我第一次看到差点吐了。这些氨基酸用时要先用纱布过滤,如果有头发就过滤掉了。专门生产氨基酸的地方,到处都是人和动物的毛发,看着渗人。醋酸兑水就是醋了,就这么简单,自己在家里都能生产。很多村子加工酱油的小厂特别多,但村民都吃知名品牌,自己村里的从来不吃,因为他们了解生产过程。”
生产酱油不需发酵
“正规厂家生产酱油都是用豆类发酵而成,需要差不多6个月的时间。但有些小厂为了省事省力省钱,根本就没有发酵的工艺,甚至连锅炉都没有。加工酱油是往酱色里兑盐、兑水,酱油含氨基酸,正规厂家通过发酵生产出来的植物氨基酸对人的身体没有害处,但这些没有发酵工艺的小厂会用动物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对人的身体是不宜的,国家也不允许用。”
“就像醋,小厂都是从外面进冰醋酸然后兑水,这就成了醋,好一点的小厂用食用冰醋酸,有些小作坊为了图便宜,图味道浓,甚至用工业冰醋酸,工业冰醋酸含有大量的杂质,有致癌物,国家是禁止的。”
“如果你们去一些小厂家,看到没有锅炉没有大罐子照样生产酱油、醋,别觉得奇怪,不经过发酵,他们一样能生产出酱油、醋。”郭先生感慨地说。
◎记者调查
记者在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看到,酱油的品种繁多,包装也各不相同,高档的酱油大多都是用塑料桶,而瓶装的往往是一些没听说过的小厂,其中莱西的工厂较多一些,还有些塑料袋包装的酱油。袋装的酱油各地的厂家都有,有的连生产地址都没写,而且很多取了和品牌谐音或者相近的名字。据了解,在莱西一些农村,有很多生产酱油的厂家,这些小型的加工厂是否存在用头发加工酱油的现象?12月14日,记者前往莱西周边的几个小镇展开了调查。
村里人不认本地酱油
“这边有几家酱油厂,但规模都不大,我们一般不会从这些厂进货。”莱西院上镇一家专门经营调料品的店主称。
“为啥不就近进货?”听到记者的疑问,店主笑了,“镇上的人不认,咱也没办法,没人买,自然就不能进。”
根据店主的指引,记者在小镇附近找到了一家酱油生产厂家。该酱油厂经理介绍,大部分酱油都销往外地。因为一个月之前刚刚查处酱油黑作坊的影响,该酱油厂经理对于自称来自市区的记者非常警惕。
11月24日,莱西质监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并在烟台路北端仁和梅苑的一间门面房内查获大量的冒牌酱油,这些冒牌酱油主要销往农村大集以及城乡接合部区域。
池子用完不需要清理
在工厂内的发酵区域,记者看到,一排排水泥砌成的墙被分成了几段,上面罩着一层厚厚的塑料布。车间主任将塑料布拉开,记者看到,里面堆满了发酵的豆类。“我们的生产工艺用的是传统技术,发酵达6个月以上。这些还没有发酵好,旁边一些发酵好的,我们都清理出来了。”
记者看到,清理出来的池子中,仍然留有没清理干净的残留物和余味。“池子用完后清理吗?看起来不像清理过。”“池子都是加工酱油的,一种类型,不碍事。”车间主任说。
东面一个小厂房关着门,里面传出搅拌机工作的声音。在记者的坚持下,车间主任打开了大门。记者看到,这个黑漆漆的厂房内只有一个工人,同时操作两台机器,两个搅拌机正在运行。
搅拌机里搅拌着褐色的东西,旁边的地上放着几个看起来很脏并有很大异味的桶,几个桶里面装着还没放进搅拌机的料。记者看了一下,上面浮现不少黄豆,但有些黄豆颜色发黑,像是发霉了。“这是需要搅拌的料,闻着很难闻,但搅拌出来后放上料就好了。”工人说。
操作不当产生致癌物
“听说有些工厂用头发来做酱油,你们工厂是用什么做的?”“确实有用头发做酱油的,我们也只是听说,但我们没有用过,这应该不符合国家规定。”带记者参观的工人说。
看记者关心用头发做酱油的事情,工人和记者聊了起来。“很多理发店的头发基本都是这么处理的,河北、山东很多省份都有这样造酱油的厂子,造出来的酱油价格很低,但人吃了可能对身体不好。”
至于怎么不好,该工人没有细说。记者咨询了市质监部门,工作人员称,这些头发有可能是用来制做一种叫氨基酸液的东西。“很多造假者从头发里面提取动物蛋白制作酱油,但操作不当的话可能产生致癌物质。”有专家告诉说。
据了解,国家对于酱油等调料品中的氨基酸含量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氨基酸本应该通过豆制品、粮食作物等发酵来生成,从中提取植物蛋白 ,但一些黑心老板为了让调料中氨基酸的含量达标,就利用头发加工出来的廉价氨基酸配制。
◎记者手记
不要随便打酱油
记者经常在台东一家理发店理发,这家理发店在台东属于头发“产量”较多的店。理发闲暇之余,我问理发师“剪下来的头发都怎么处理”。理发师称“有人专门来收,四年来好几拨人争夺,看样子很赚钱 ”。记者笑着问“回收头发干什么用 ”,理发师淡定地说“制作酱油呗”。
酱油是粮食酿造出来的,关头发什么事?但通过几天的调查,记者发现,对不择手段追求利益的小厂来说,还真关头发的事。头发可以提炼一种用来加工酱油的物质,由于价格便宜,很多人买来加工酱油。氨基酸和酱油就像白酒和酒精,没有不行,含量低了达不到标准,越高越好。这反倒让赚黑心钱的人制造的黑酱油氨基酸含量比酿造的还高,说不定手一滑就高出国家标准好几个百分点,比辛苦酿造几个月乃至一年简单多了。
一个市民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我是来打酱油的”,红遍全国。以后这句话可不要随便说了,酱油可不能随便打,凡是打来的酱油,多是小厂家生产出来的罐装酱油,不卫生,还致癌。
对于理发店老板的说法,或许很多酱油厂不以为然。酱油从外表能看出什么来?即使用头发做出来的酱油,吃的话,一年两年也吃不死人,有致癌物质也很难检测得到。瞅准了这一点,很多黑工厂不顾后果肆无忌惮地生产。
据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头发和毛发大部分都被集中到河北新乐市,在那里,经过初步加工再销往河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地生产酱油,中央电视台等很多媒体也曾进行过报道,报道后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多次有影响的报道过后又会产生一批“头发酱油企业”?
△引用自 凤凰网
用头发做酱油 揭密
发表于:2008-12-29
头发和酱油,在人的思维中很难发生关联。但是如今的酱油中就有一部分是用头发做的。虽然这种酱油会产生致癌物质,虽然国家三番五次明令禁止生产,但是一些黑心商贩利欲熏心,仍然生产含有致癌物质的“头发酱油”。
2005-12-30
大约二十年前,和一个搞食品发酵的同事聊天,得知他认识的一些行家在搞头发制酱油的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传统上制酱油是以大豆蛋白发酵制成,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将其水解成氨基酸制酱油也无不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大豆原料。当然,头发蛋白水解出的各种氨基酸的组成成分肯定与大豆蛋白水解出的各种氨基酸组成成分不一样,这可能会影响酱油的风味,让人们的嘴受些委屈。头发酱油供人们日常食用,也可能会引发相应的心理和伦理问题。但我们的行家们首先考虑的是科研成果、论文、职称,对心理和伦理问题,总可以用马列、毛思想的科学观加以解决。世界是物质的,人是物质的,物质之间互相转化,头发制酱油也是物质转化,头发酱油到肚子里又进行物质转化,这是科学,这也是开源节流,很符合毛倡导的“节约闹革命”。
然而,一件偶然的事情使我对头发制酱油的卫生性起了疑虑。那天,我在一家理发馆理发。我看到理发员不时地把地上的头发收集起来,他们说这些头发可以卖给回收部门。“是啊,这些头发是蛋白质,可以做成酱油吃。”我心里自言自语着。忽然,一个不祥的念头涌了上来:这些收集的头发夹杂着地上的尘土,沾着掉在地上的洗发液、香波、剃须液等,时或地上还有唾沫、痰渍,更有些头发是染过的,而染色剂的毒性极强,这些乱七八糟的脏物、毒物如果进到嘴里、身体里,会是什么后果?想着想着,我胃口作呕,浑身起鸡皮疙瘩。
回家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抓过酱油瓶子反覆端详打量,看看是否有头发成份。但是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徒劳的。如果酱油中真有头发成分,工厂也不会标出来。标出来会砸了自己的生意,因为老百姓不仅不懂头发是蛋白质,而且老百姓很难跨越吃人发这个心理和伦理障碍。仅是这个原因,工厂就不会搞“此地有银三百两。”我倒是可以跨越心理和伦理障碍,从科学理论上觉得头发酱油可以入口,但是我可不想同时把尘土脏物、洗发剂、香波、染发剂之类统统一并入口,我们中国人肚子贱,但也不是垃圾箱吧。
从此,头发酱油就成了我的心病。
于是,我发了铁肩担道义的气概,想找行家和科委探讨头发酱油卫生性的问题。只是静下来再一思量,这行家里必有权威,科委的人也是“大拿”,弄不好惹着了他们,以后就别想申请科研经费,也别想过由他们把持的科研鉴定关了。找其他部门探询也不妥,万一互相包庇起来,我这个捅娄子的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思来想去,踌躇再三,多年来在党教育下养成的不当出头鸟的思维模式占了上风,还是看看再说吧,也许有别的好事者去捅马蜂窝。那年代动不动就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自己还是沉默收敛为好。
至于自家饮食问题,我可有心让全家告别酱油,但是油盐酱醋茶中的酱油是日常之必需,告别之举颇不实际。家庭成员对酱油七嘴八舌。“不至于吧?政府哪能那么黑心,听之任之?”“不用酱油怎么炒菜?”最后,我们一方面降低心理伦理底线;一方面对党和政府以及工厂抱以良好愿望,达成了共识妥协。--也别声张,咱们炒菜还得用酱油,但“点到为止”。以后,每逢我掌勺炒菜时,用酱油我是慎之又慎,以致“失我酱油香,令我烹饪无颜色”。我有着一种不可告人的自欺自慰和自私的心态:中国人都吃酱油,酱油如果有毒,大家都倒霉,我吃得少,就是倒霉,也比别人少点。
以后多年,我也还是留意有否标明成分含头发的酱油,我终于没找到这样的酱油。但这没消除我对酱油的疑虑,因为我对产品成分的说明有“信任危机”。我认为“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已成了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座右铭了。
一次买鞋的遭遇更印证了我的看法。我去的是一家全国著名的老字号大型商场,琳琅满目的运动鞋中,有一种用大招牌赫然标出牛皮制造,购者因其价格出奇的便宜,蜂拥而至。我也凑热闹要了一双,细观之后,以我丰富的经验,确定其绝不是牛皮。我质问女售货员,她却一口咬定是牛皮。我只好讪笑着暗自告诫自己,别争论,别当唐吉坷德。否则,砸了她的生意,她得跟我疯。再说,买鞋的人可能也会嫌我“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面对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买鞋者,挂羊头卖狗肉的大招牌、著名大商场的号召力,我不禁长叹:这个国家已经堕落到弄虚作假的深渊里了,人们陷于其中,悠哉游哉,我何苦自作多情。从此,我放弃了寻找头发酱油的企图,我知道在中国,“名至”和“实归”是两回事,大可不必认真。
在大陆多年,因我的专业和食品业沾点边,了解一些里面的黑幕,知道很多厂家为了开源节流滥用明矾、工业明胶、工业色素、滑石粉、漂白剂乃至敌敌畏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造伪作劣、坑人肚腹、伤人健康的事情层出不穷,有如决堤洪水,四处泛滥。我个人对之所能做的就是“自律”,全家人多吃未加工食品,少吃或不吃加工食品。对于社会上不断出现的伪劣食品伤人害命的事,我已是见怪不怪了,谁叫咱中国人爱沉默寡言、老成矜持的,这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到了北美之后,因为时间就是金钱,我很少花时间去唐人街,即使去了,对中国各色各样食品我也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可谓心有余悸,疑虑重重。虽然这儿的中国制造的酱油都标明是黄豆制成,但我仍保持“点到为止”的习惯,所以一瓶酱油总是吃不完。想起来挺惭愧,没有为祖国赚取外汇的事业“添砖添瓦”。其实,我是中国人,当然喜欢中国食品。在中国,我对豆腐常拒之千里(见《75年做伪劣“贺岁豆腐”记》);在这,我可经常大啖豆腐,因为这种中国食品是本地生产的,我吃着放心;对大陆食品因为吃着不放心,我尽可能敬而远之。但我不想向周围同胞发牢骚,抱怨大陆世风日下,假冒伪劣猖獗,我也不想指出中共的统治是造假作劣的总根源。这倒不是因为我怕冒犯中共--中共在大陆说一不二,在北美,它还不能于光天化日之下,想捏谁就捏谁,想修理谁就修理谁。--我倒是怕惹着“不谈政治”的同胞和搵饱食就专门爱国的同胞,我怕触了这些人的逆鳞,又伤和气又没趣。人家都挺爱国,一心掂着党领导中国起飞,一心避谈政治,为党护短,我又何必愤世嫉俗,充当滚滚向前的中国历史车轮的“绊脚石”。
于是,在北美这个自由天地,因为留了不要触逆鳞的小心眼,我知道有人“要爱国要护短就会有牺牲”,他们愿意冒牺牲金钱和健康的风险,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食品工业提供原始积累,他们大概也愿意接受头发酱油之类的祖国伪劣产品。反正他们是“儿不嫌母丑,子不扬父恶。”故而,我个人服从他们的集体意愿,在结束唠叨头发酱油这个话题上,我借用某个相声里的一句名言“我早就知道有问题,我就是不说!”
用头发做酱油,听起来荒谬,想起来恶心,食用后致癌——但中国那些“聪明绝顶”制假专家就有本事把它变为现实,而且行销全国。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这些与百姓关系密切的生活用品几乎全部沦为假冒产品的领地。继毒大米、地沟油(从餐馆下水道里回收的食用油)、工业盐等假冒食品之后,一种新的“产品”——头发酱油,又走进中国百姓生活。
从理发店收购的头发可以用来制成氨基酸液,俗称“毛发水”。这种毛发水除了用于工业外,还被造假者用于酱油等食用调料的生产。与黄豆、粮食作物发酵生成的氨基酸相比,这些用头发加工成的氨基酸不仅廉价,还能从表面上达到酿造酱油的质量检验标准。
人民网昨天引述报道说,在东北、华北的一些地方,理发店的头发绝大部分会被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1元人民币左右,经过挑拣后,再以每公斤1元8角人民币的价格卖到山东和河北,而那里的厂家则用这些头发生产氨基酸母液,销往全国。一些小的厂家就用这些母液来配置“头发酱油”,再把这些廉价的头发酱油销售到饭店和早市。
收购头发生意红火
河北新乐市小宅甫村是一个“专业头发村”,村里头发收购批发点一个挨着一个,生意十分红火,来自全国的毛发都被集中到那里,经过初步加工再销往河北、山东、四川、重庆等省市。
用头发做的氨基酸母液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肝、肾、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毒副作用,可以致癌。
其实,用头发做酱油在中国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今年一月,中央电视台就报道了湖北省荆州市津津乐调味品厂用脏头发作为氨基酸液生产酱油的消息,只不过中国假冒伪劣商品实在太多,不少人对这类消息已有些麻木。
有关学者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出于保护自身利益,对制假售假者监管、打击不力。
同时,中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多达十几个,在打假问题上往往各自为政,效率低下。在商品流通中,一些有检测商品能力的机构没有执法权,而有执法权的部门又缺少检测手段,为制假售假者留下很大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名教授认为,要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官方除强化打假部门的职能外,还须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根据假冒食品给社会带来的具体损失,让制假售假地区的主要党政官员引咎辞职。
△以上引用自 百度知道
本文可以转载。转载请注明原作者:严重浪漫。以及附上本文的原始链接。
我靠,恶心,这些个奸商~~